在中国,有一种味道叫榆林陕西榆林妇联
2023/4/9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许多人认为,驱车几百公里上榆林,为的就是感受气势磅礴的黄土高原与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哪个概括性的词汇能更精辟地总结榆林特点了。
的确,“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何况这一跑就是几百或者上千公里出去,即便是由府谷到定边,品味到的榆林也会大相径庭。
榆林人咋样?
榆林汉子
榆林汉子是一群“黄土之子”。他们朴实敦厚,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浑身漾溢着阳刚之气。
榆林女子
榆林女子更是百里挑一的俊俏。她们身材高挑,面若桃花,肤色白里透红。
榆林话咋说?
榆林自古战地,言语豪放,“狠话”颇多。相较东北人民叫阵时循环播放的“你愁啥,瞅你咋地~”榆林人民的“狠话”显的更加丰富、温润以及……让人背心发凉。
“来,狗娃,把锅里这点饭杀(sà)割了。”
单听这句再平常不过的家庭语言,榆林人的眼前说不定还会浮现慈祥奶奶给孙子添饭的温馨画面。
但你有没有想过,把剩下的饭吃完为什么叫“杀……割……”
让我们先回到年前的明朝。话说作为九边重镇的榆林镇刚刚又经历了一场十分惨烈的御敌战,守城士兵不仅顽守阵地,还趁胜出击,一举击溃了来犯之敌。
战斗过后,守城士兵清理战场,由兵部直接委派的官员打开笔记本,准备统计军功:“那个……弟兄们,赶紧把击杀之敌的头颅割了送来,还有生擒俘虏的,把耳朵割了送来一并统计,都别急,一个一个来,我这老版Excel有点卡……”
恩,是的,你没理解错,“杀割”就是源自古代战争的语言,意为斩杀敌军首级,割取俘虏耳朵,以备清点战功。所以你以为奶奶是让你把剩饭吃了,其实是让你去打扫战场……赶紧收起你的小确幸,欢迎与战斗民族继续交谈。
“哎呀,这个事终于交(jiǎo)领(líng)兰。”
“交领”这个词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么,榆林人为什么要把事情办完叫“交领”呢?
这还得回到年前的明朝,那场刚刚结束的战斗,那位Excel当掉的军功统计官面前。这时候,骁勇善战的榆林守军已经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抓着耳朵整齐排队,准备上交领赏。
而“交领”就是指上交战斗斩获的首级和耳朵,领取赏银。因为“交领”是一场战斗最后的步骤,经过长年累月的演化,其词义也就变为把一件事情做完了。
作为千百年来身处战斗区域的战斗民族,其实这样的“战斗”方言还有很多很多,就连小两口闹别扭,榆林人都称为“斗阵”……
语言是历史的活化石,而陕北方言的“战斗”部分也真实体现了榆林千百年来“尚武”的精神。
榆林小曲咋唱?
榆林小曲
赵汉时期,榆林是陕北的文化中心,据《榆林府志》载:自明成化九年()建立卫城,大量移民实边,榆林便成为我国九边重镇之一,常年屯驻重兵。
到榆林做官的外省籍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浙江一带来榆林做官的,先后占了外籍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各地人才的汇聚,促成了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榆林小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艺术新品种。
新中国建立以后,榆林小曲由家庭院落、夏夜纳凉自乐演唱登上了舞台表演,形式上也由过去的一至二人发展为多人演唱。
演唱者由过去的男仿女腔、采用假声的男声演唱,逐渐融入了男女真声演唱。年5月20日,榆林小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景咋样?
榆林除了粗犷豪放之外
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面貌”
莲花辿▼
镇北台▼
胡桥沟▼
红石峡▼
香炉寺▼
波浪谷▼
盐湖▼
二郎山▼
红碱淖▼
悬空寺▼
太极湾▼
还有很多很多...
榆林饭咋吃?
榆林人最爱吃羊!
而且是你想象不到的爱吃…
曾有人调侃道:
“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榆林!”
当然,榆林除了炖羊肉
还是有其他美味的...
洋芋擦擦▼
榆林传统饭食之一,又名“洋芋丸子”、“山ye丸子”。在方言里洋芋和山ye都指的是土豆。此菜加工时将土豆用擦子擦成一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自制的西红柿酱及其他调味品即可。也可以炒着吃,味道亦不错!
羊杂碎▼
榆林人喜欢“羊杂碎”由来已久,时下更是日盛。大街小巷,卖羊杂的铁勺子飞舞不绝,摊主店主个个赚的盆满钵满,眉开眼笑,毅然将小吃做成了大事业。此小吃谈不上“贵”,但名甲一方,却是事实。
清涧煎饼▼
清涧煎饼是清涧县一种独特的汉族风味小吃。煎饼状若朗夜之圆月,晶莹如白雪,轻薄似蝉翼,柔韧绵冽,其味沁人心肺,过口难忘。制作清涧煎饼的原材料是荞麦。荞麦富含钙、铁、磷、锌以及赖氨酸等营养元素。早在元代王桢《农中》就有荞麦“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的记载,可谓历史悠久了。
油旋▼
油旋即千层油饼,绥德油旋最为出名,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为其特点。
驴板肠▼
米脂风味小吃。用整副驴大肠做原料,反复用醋水搓洗干净,放入清水锅煮半熟。捞出再入卤汤锅,加酱油汤、辣椒、花椒、葱花、姜片炖煮至绵软。吃时切成小段,加原汤汁,口味麻辣咸嫩,香味袭人,可谓小吃一绝。
钱钱饭▼
提起钱钱饭,那在榆林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家庭主妇人人会做,在榆林生活过的人也都吃过。钱钱饭是一种稀饭,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钱钱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干炉▼
榆林有名的小吃。用温水和面,讲究面硬,以面剂包一撮干面粉(加盐),手压成形,置炉鏊上先烙后烤而熟。其形贺面鼓,中拓小红印。内空外脆,吃着带劲,最宜贮存或上路作干粮,久之不坏;若和面时加油可制作油干炉,则又酥又脆,顺口溜道:“吃着香,咬着脆,饱嗝上来干炉味”,确是风味独特。
麻汤饭▼
豇豆、白云豆、黑米、玉米仁、麦子仁、大米、小米、红豆、红小豆、高粱、酸菜等加上清油在一起煮制,再配以各种调料即成,此食麻辣鲜香,老少兼宜。
拼三鲜▼
此菜色泽鲜艳、醇香味浓,如在原料内加入羊肉、鸡肉谓之“拼三鲜”味道鲜美,香气袭人,乃榆林红白喜事及宴席的压轴大菜。
剁荞面▼
将荞面糁子面用水和匀,擀成二公分厚的饼状,用剁刀剁成韭叶宽的长条,边剁边入锅,煮熟捞碗内。麻油烧至八成热投入宰木耳,辣面,爆出香味倒入碗内。再将酸菜汤入锅烧开后连同炸好的麻油调入面碗内即成。也可调羊肉臊子或素臊子。其滋味坚软细美、酸辣可口。
大烩菜▼
大烩菜是榆林农家菜谱的常见小吃。大烩菜内容较为丰富,汤鲜味厚,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大烩菜的主要原材料一般是肉片、炸豆腐、土豆块、炸肉丸、黄豆芽、茄子、豆角、海带和粉条等。
发面油饼▼
用面粉发酵,再与干面,碱水和在一起饧半小时。用饧面分成五个剂子,擀成长宽片均匀抹上麻油、盐面、卷成棒形,切成两条背靠捏住两头拧在一起,压扁擀成二分厚饼,抹油上鏊,反复烙烤至金黄色出炉即成。食之酥香、脆、美、松软可口。
果馅▼
子洲风味小吃。用油酥面团手套皮,包枣泥馅,用木模压中点红,外沿鼓园如轮,成形数个之后,摆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古人常用来祭祀祖先或敬供神灵,故又名:“果献”。南乡民俗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个馃馅为礼,平时也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小米凉粉▼
小米掏净,冷水泡十至二十分钟捞出,配合清水磨成米浆,入锅熬煎,边熬边搅,快熟时加入蒿籽粉。把熬熟的米浆在高粱箔子上摊成薄饼,晾冷后再摊一层,如此反复摊晾即成。吃时切成细条,调上芝麻、芥末、辣椒油、香油、醋、等调味品、凉吃味道甚佳。
粉浆饭▼
绿豆粉浆放在热处捂的略带酸味,入锅烧开,放入掏净的大米、黄米下入锅熬烂熟为止。吃时可加入做好的羊肉丁、豆腐,用盐淹好的芫荽、韭菜、老咸菜和调味品,食之光滑清淡,酸香味美。
浑酒、米酒▼
浑酒是榆林特色的农家自酿酒。呈米糊状,浑浊黄稠,如黄河万里浊水。也叫它“甜酒”,又因为制作过程有一个蒸为糕的阶段,也叫做“糕酒”。各家各户,只在过年时做。做得好的,甜;做得不好,酸。各家各户的稠酒味道不同,因为酸甜程度各不相同。既有原料的不同,也有工艺的差异。最好的稠酒是酸甜适度的。
碗托▼
用荞面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用拳头踩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将此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晾凉后脱出成托。食时切成片、愈薄愈佳、加麻辣羊肝汤和调料汤,清爽利口,为夏季之美食,此小吃流传甚广,而以镇川最为地道正宗。
在高山之巅,在黄土塬上,在夜之深处,在梦之故乡,听风在诉说。流淌在记忆长河的起点之地,对于它,大多数人先天就是有一种融入血液魂魄里的特殊情感,那是无与伦比的榆林味道,在荒凉之中也能见繁华,在寒霜之中也能触温暖,这便是故乡。
来源:文化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