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国维为医处世,以和为贵
2023/4/11 来源:不详本刊记者:陈晨
受访专家
禤国维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科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第二、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中国民族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名誉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医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顾问、终身理事
“和”,滥觞于尧舜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从《周易》的“保合太和,乃利贞”,到《论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到《道德经》的“和其光,同其尘”,再到《黄帝内经》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历经数千年时光洗礼,“和”的意涵渗透了儒、释、道、医的各个层面,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并润泽着他们的精神与心灵世界。
作为一名中医人,一名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者,禤国维行医五十余载,更是将一个“和”字融入了自己的整个人生长河。
念与行“和”,行医之则也
幼蒙熏陶,情系中医
20世纪40年代,广州老市区里的龙津路,中医馆云集,巷陌里飘着药香,少小的禤国维于此成长,自幼便浸泡在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中医药氛围之中。
楼上楼下、街坊邻里,身边到处都是中医。打小,医馆就是他的“游乐场”,他热衷于观察大夫们搭脉问诊,也喜欢琢磨他们如何抓方开药。眼见着众多身受疾苦的病人在中医的调治下恢复健康,目睹了患有高热、昏厥、鼓胀等重症的病人,经由名医力挽狂澜、妙手回春。这一切,不仅带给他满满的感动,更是在他幼小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令他感叹医生之伟大与生命之可贵。
“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渐渐地,一味味中药材于他变得熟悉起来,经不断地变换与组合,还成了一剂剂知名药方——原来,中医不只可以救死扶伤,还如此富有生机和乐趣。于是,学中医,做中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念头,便深深扎根于少年禤国维的心中。
践行宏愿,不忘初心
年,禤国维参加高考,成绩出类拔萃,顺利被广州中医学院录取。
“仗起死回生志能,有拯人膏肓之力”,在不断地自我鞭策下,禤国维“悬壶济世”的理想从一本本厚重的医学书中“破土而出”。毕业之际,他从校园走入社会,被分配到湖南医院中医外科工作。
七十年代初,禤国维参加铁路医疗队,到偏远乡村为铁路工人和农民工看病,同行十人,只有他是中医,且未被分配具体的任务,这中医便多少有了“点缀”的意思,对禤国维来说,这也像是理想与现实间的一道阴影。
但禤国维并未因此而泄气。他了解到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医疗资源更是有限后,便充分发挥中医之长,将当地常见中药材的相关知识汇编成册,并开办短期培训班,向民众教授药物的性味和功效。通过有效学习,学员们快速掌握了相关知识,生活中碰上一些小病小磕,回头上山就能找到草药现用,这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缺医少药”的现状,还培养了一批“土郎中”。
年轻的禤国维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将病人的病情、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纳入了医疗考量的范畴。数十载后,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微笑着说:“做医生,心中得有病人,在有限的条件下,我只想认真地为病人服务。”
正因为怀揣这样的信念,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禤国维白天行医治病,不断累积临床经验;夜晚青灯黄卷,用心研读传统中医外科经典,并广泛参阅西医教材。通过反复的对比学习与实践,禤国维发现中医在皮肤病诊疗上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他参透《黄帝内经》,以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提出“阴阳之要,古今脉承;平调阴阳,治病之宗”“以和思辨”的治病思维,并发展了截根疗法、划痕疗法等皮肤科的特色疗法。
阴与阳“和”,治病之宗也
皮肤顽疾,久病及肾
“皮肤与肾有什么关系呢”?采访中,记者疑惑道。
闻言,禤老放慢了语速,认真向记者解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皮毛生肾’在这里则有‘皮毛生于肾’的意思,可谓皮肤与肾关系密切。”
肾在内,为“先天之本”,系“阴阳之根”,又有“肾阴”与“肾阳”之分。肾阴是人体阴液(泛指体内富有营养的液体)的源泉,五脏六腑都受肾中阴液的滋养;肾阳则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五脏六腑都赖于肾中阳气的温煦与推动。肾阴肾阳通过脏腑、经络、血气为皮肤提供营养成分,使皮肤温暖而富有光泽,发挥其应有的生理功能。
皮肤在外,通过毛窍的开阖起到呼吸、调节水液代谢、平衡体温,以及抵御外邪的作用。于肾而言,皮肤既能防止肾阴肾阳能量的外泄,又能抵御外邪入侵。
而肾阴肾阳的虚衰不仅会使皮肤失去原有的光泽,变得冰凉、萎缩、硬化、干燥、色素沉着等,还会使皮肤的开阖作用丧失,导致外邪长驱直入,继而又使肾阴肾阳受到更深的损伤。
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的肾与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关,一旦这些功能受损,必然导致皮肤功能失常;反之,一些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往往也导致中医“肾”的病变。
阴阳调和,以平为期
皮肤有疾,肾有虚衰,便需补肾。补肾的重点,在于平调肾之阴阳,而平调阴阳的根本,又在于恢复“阴平阳秘”。
何为“阴平阳秘”?万物皆有阴阳,任何一个统一体内,阴与阳都是对立统一、相互生化、相互为用的,这一动态的平衡状态,即为阴平阳秘。
当受到外邪入侵时,人体可自我修复,即自主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此为“自和”能力。但是,当“外邪”的影响程度超过“自和”能力时,“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便会被打破,表现为疾病状态。
于肾和皮肤而言,严重的外邪入侵会导致肾的阴阳失衡,继而出现肾阳虚衰、肾阴虚亏(俗合称“肾虚”)的状况。而肾虚往往通过经络的运行表现在皮肤上,呈现出皮肤的相关病变,如皮肌炎、冻疮、脱发等。此时,就需要以“相平衡、共和谐”为原则,调和肾中阴阳,通过合理的辨证与用药,以达治疗效果。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调和过程中,应如何防止“温阳过度而伤阴,补阴过量而损阳”呢?
要义就在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以日常现象为例。生活中,不少人热衷于中医调养,但是他们并没去找专业医师,而是通过简单自我判断,便将体质归为阴虚或阳虚,继而采购大堆食材、药材,一味地滋阴或扶阳。当发现“疗效”不显著时,又迅速掉头,推翻之前的辨证,改变滋补方向。最终,钱花了不少,身体却没调养好。
而这,便是没有遵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带来的结果。
实际上,临床如需调节肾中阴阳,肾阴虚者,在接受滋阴药的同时,要辅以扶阳药,阴液得到阳气的帮助便可以源源不竭;肾阳虚者,只要不是阳脱之象(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在接受扶阳药时,也需要酌情辅以滋阴药,肾阳在得到阴液的帮助后便可以不断生化。
中医讲究从整体看问题,阴与阳有一个平衡的度,只滋阴会使阴盛阳衰,只扶阳则会使阳盛阴衰。诚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身与心“和”,养生之要也
如今,禤老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行动顺畅。为将自身的余热发挥到极致,他甚至医院坐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不老松”。
当记者问及其养生之道时,禤老说:“《黄帝内经》早已说过,‘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换位思考,从容恬淡
在门诊,禤老会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遇到温顺平和的人,问诊过程自然顺利。但当遇上粗暴焦躁的病人,哪怕他们的态度常令人感到不悦,禤老也不会计较,而是依旧报以笑容。
一方面,禤老认为病人身有病痛,自然会恐慌、急躁,医生理应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不安,辅以耐心的疏导,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倘若真与病人怄气,不但影响坐诊效果,还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自己,心生烦闷,不利于身体健康。
“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宽容点,大度点,生活便总是美好的。有时候,即便我出门坐公交坐错了车,我也会乐呵呵地再转车,就当在车上看看风景,散散心了。”禤老笑言。
工作与生活,最需要的是包容理解、将心比心,当你拿起鲜花送给别人时,最先闻到香味的便是自己。
养颜美容,药膳调理
禤老素有“岭南皮肤圣手”之名,记者也问了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养颜护肤,具体该怎么做呢?”
禤老眯眼一笑,道:“要想颜如玉,只用清水洗。在我眼中最好的护肤品就是清水。”当然,除了清水,禤老也诚挚推荐了以下几款药膳:
●养肤美颜汤
材料:玉竹、沙参、麦冬各15克,陈皮5克,猪皮克,生姜3片,盐少许。
做法:将中药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毫升浸泡20分钟左右;再将猪皮洗净,切成大块后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捞出洗净后将猪皮倒入浸泡中药的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一个小时,关火前下少许盐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理气养胃,养肤美颜。
●脂溢性脱发调理汤
材料:松针、桑叶、芫荽、薄盖灵芝、公英、女贞子、昆布、土茯苓各15克,猪肺克,盐少许。
做法:将中药汤料放入锅中,加清水毫升浸泡20分钟左右;猪肺洗净,切成大块后放入沸水里煮至起大量泡沫,捞出洗净倒入浸泡中药的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一个小时,关火前下少许盐即可食用。
功效:疏风清热袪湿,补肝肾、袪脂生发。
●斑秃生发汤
材料:松针、薄盖灵芝、生北芪、枸杞子、女贞子、昆布各15克,乌鸡肉克,盐少许。
做法:将中药汤料放入锅中,加清水毫升浸泡20分钟左右;乌鸡肉洗净后切成大块,放入沸水里煮3分钟,捞出洗净后将乌鸡肉倒入浸泡中药的锅中;大火煮开后小火煮一个小时,关火前下少许盐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生发。
后记:
初见禤老,一头熠熠生辉的银发,一副金丝边眼镜,一身干净整洁的西装。望着他满脸慈爱祥和的笑容,没有“学术权威”的严肃,满是“自家爷爷”般的温暖,记者没由来地放下了心头的大石。
从医逾五十载,禤老身上沉淀着无数的行医经历与医患故事,也包绕着众多的光环与荣耀,更承载了苍生大医的医术与人格境界,限于文章的篇幅,憾不能全然呈现。
愿薪火相传,杏林满人间。(编辑:康倩)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