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芫荽 > 芫荽价值 > > 冠乔车过赵庄集

冠乔车过赵庄集

2023/3/30 来源:不详

车过赵庄集

冠乔

深秋赴菏泽访友,车过丰县赵庄。毕竟赵庄是姥姥家,儿时常来小住,于是不自觉拐个弯儿,准备驻足古镇看一看。

(一)

赵庄位于江苏西北一隅,鸡鸣苏鲁豫三省。因为集市历史悠久,而且辐射范围广,因此又称赵庄集。“赵庄集,真稀奇,一天能赶两个集。”从这句当地广为传颂的顺口溜中,可以想象古镇的繁华。一年天,除了春节,几乎天天逢集,而且一天两集,凌晨三四点有个夜猫子集,做完买卖回到家里,不耽误干农活。没来及赶早集也不打紧,早饭后照样可以赶一个大集。

当年赵庄集市并非现在的位置,而是在镇政府东边米的唐槐街,北起碧霞寺大庙,南到太行堤河,自南往北一条古街道,号称赵庄集三里长街。两旁店铺林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六畜嚎叫声,声声入耳也刺耳;你挑担,他挎篮,挨肩擦膀,举袂成幕,确实热闹也吵闹。这边喊“前客让后客(读kēi),人多地方窄,”那边叫“吃吃尝尝,走走望望。花钱不多,连吃加喝。”街南头吆喝“糖葫芦,山药豆,老妈子吃了不难受”,集北头高喊“老鼠药,药老鼠,大的小的都逮住”;林行里自诩“玩马戏,玩真的,穿衣裳,穿新的。”书场上拉人捧场:“都来看,都来看,一个蚂蚁七斤半,推着个石磙秃噜噜地转”……

杂货铺里有糖果、糕点、烟酒、粉面子、香箔纸、油盐酱醋、笔墨纸张,手工作坊有油坊、酒坊、印染坊、弹棉坊、自产自销的烟丝行,粮市里有苏鲁豫皖各地的小麦、大豆、高粱、谷子、绿豆、芝麻、豇豆,服务业有茶馆、客店、洗浴、理发、修鞋……杈耙、扫帚、扬场锨,槎头、簸箕、箢子头,洋烟、洋火、桂花糖,烧饼、麻花、油子鬼,洋袜子、吊带、裤衩子短,细纸、夹花、大雷子红…..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老街只有一家老字号浴池,系解放前地主开办的。到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老浴池被废,就剩下面积狭小的一个单池,只好规定男女各洗一天。据说张堤口有位瞎子前来赶集,好不容易才摸到浴室门口,方才听说当日为女子洗澡。他央求服务员:“我一个瞎子来一趟不容易,再说什么都看不见,求求你行行好,就让我进去吧!”服务员坚决不允,最后又找来经理方才劝退。他也不想想,你一个瞎子看不见人家,人家可是能看得见你呀!

吴家的豆沫,胡家的饣它汤,齐家的热粥,冉家的煎包,这些都是赵庄名吃。吴家吴月平,小米舂成粉齑做成羹,放上捣碎的黄豆沫儿,下入海带丝、豆芽头、花生米、粉条、荠菜,呼之为“豆沫儿”。当你吴家店面小,喝豆沫的人端着碗蹲在门外的地上,呼呼啦啦喝豆沫声一片,倒也确有几分壮观。胡家胡德礼,做鸡肉饣它用三年以上的老母鸡放锅里熬煮,闷火一夜,次日早上用木棒一搅,整鸡变成了鲜嫩的肉丝,加上麦仁,盛碗时特别加一撮旱地芫荽,味道鲜美,芳香扑鼻。齐家齐开锋,热粥配料讲究,工艺精湛,入口醇香,回味悠长,热粥盛到碗里表面很快凝成一层光亮的粥皮,一喝一个窝儿,喝完粥碗内无残留,如同洗过一般。老冉来自山西,没人知道他的真名,他做的煎包三面亮黄,包子馅儿肉抱丸,闻起来垂涎欲滴,吃起来香酥可口。年9月,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蒋介石调集军队大举进攻苏北解放区,赵庄的共产党员、农会、民兵等先进分子随同八路军大部队北撤。当撤到黄河以北山东阳谷时,村干部农会长意外发现八路军队伍中里竟有老冉,惊问“你怎么来了?”老冉也故作惊奇,地半开玩笑道:“你怎么来了?”大伙儿恍然大悟,这才知道老冉长期以打煎包为掩护,系我党资深地下工作者。

(二)

老街之所以现在取名“唐槐街”,是因为街中央稍南的路东巷口内有一王姓人家,院里有一棵千年唐槐,传说是唐代大将尉迟恭“勒马挂鞭”处。当年这唐槐枝繁叶茂,但令人称奇的是,该树共有八个主枝,每年却总是一枝独放,今年东边这枝蓬勃生长,其他的七枝却不曾发芽,明年又是另外一枝繁荣,其它皆为枯枝。如此反复,周而复始。

有幸一睹唐槐真容,只是树干已干枯倒地,却从根部又生出了新枝。新发的树枝结满槐角,我用相机拍了照,并想摘几只槐角下来,隔壁大娘连连制止“神树动不得!”并神秘地告诉我:“如果这棵树不倒,王家不知要出多少高官呢!”

如此看来,赵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只是未见文字记载,但作为丰西古镇,这里当年曾筑建一个规模空前的古寨,确是有据可循的。据《丰县志》记载,清咸丰八年(公元年),捻军攻入丰县,土匪横行乡里,为加强治安,“咸丰十年,丰县各地畅修村寨,建寨十六处。”其中颇具规模的赵庄寨圩“周长五百三十丈,南北二门,濠二道,咸丰十年蒋兆鲸倡修。”蒋兆鲸是道光年间进士蒋兆鲲的弟弟,为倡修寨墙,他带头捐钱捐物,并发动赵庄周围富户拿钱拿粮,穷人出工出力,一时间修建出如此高大巍峨的赵庄寨墙,确也起到保卫家园、威震土匪的作用。

据载:赵庄寨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墙体黏土夯实,顶部每隔1.5米设一垛口,垛高一米,垛中心设梅花孔,用于瞭望射击。环寨墙有两道寨濠,两濠之间有50米开阔带,濠深2至3米,宽8米。寨门硬木穿簧,铁皮和菊花铁钉包镶,寨门上方平台配两门土炮,每门一次装两斤火药、铁砂,寨内配土枪、长矛、大刀,乡勇五百余人,后来随着市场繁华,又增设了东门和西门。

赵庄古寨南邻太行堤河,北靠雄伟庄严的碧霞祠,中间是南北三里长街。大河前横,寨墙高筑,白天四门洞开,人来熙往,夜晚寨门紧闭,戒备森严,确也不失古镇威风。

街北头碧霞祠五间大殿,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女神,又叫“泰山玉女”“泰山老母”。东西各三间配殿,院内设铜鼎香炉,烟雾缭绕,香火不绝,山门有两通龟驮碑,只可惜早已遗失,不知去向。山门东南有棵大榆树,蓊蓊郁郁,枝繁叶茂,树下有眼古井,当年姥姥常带我汲水,依稀记得光滑的井沿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沟痕。井水清甜甘冽,据说能包治百病,民国十七年丰县瘟疫大流行,附近居民竞相来古井取水,饮后竟安然无恙,百毒不侵。

八路军北撤后,碧霞祠曾是国民党丰县第四区的区公所,依托寨濠险峻,国民党区长李诚修建造军事据点,企图长期盘踞。他们经常四处骚扰,欺压百姓,催粮要款,抓丁拉夫,威胁迫害我尚未撤离的军政家属。年11月7日,共产党湖西军分区九团对赵庄突袭,仅用两小时就拔除据点,解放了丰西大片土地。当时,西北十里的便集是解放区,八路军侦查员从便集出发,化妆成拾粪农人,与赵庄地下联络员杜经理取得联系,从而摸清据点的国民党军队人数与武器装备,为据点的拔除做出了约贡献。游览中,一八十多岁齐姓老人告诉笔者,当年杜经理一家人租房子,他的两个孩子和我们同岁,经常一起玩,直到解放后,两个孩子穿着军装故地重游,大家才知道杜经理地下联络员的真实身份。

(三)

碧霞祠往南不远,有一处烈女牌坊,为万历年间所立。上溯年,赵庄齐氏女名淑,年17,端庄文雅,风姿秀逸,精女工,通文墨。其父齐璋,字来廷,为远近名师。距离赵庄八里,有卜花楼才子卜息,聪颖贤达,师从来廷君,因此与齐淑相识,谈诗论文,相互敬慕。经冰人玉成,许聘待嫁。万历三十三年(年),卜息乘船赴考,遇河决,溺于渡。淑闻之,涕哭欲昏,是夜,淑乘人不备离府,次日见浮于水面。明神宗感其贞烈,遂颁谕旨,建坊旌表。坊高十米,顶部中间刻“圣旨”二字,横幅刻“旌表人民卜息聘妻齐氏烈之门”,两根石柱镌对联一幅,上联:赤志矢贞冰清玉洁深堕泪,下联:黄麻褒烈名高二墨永雄风。

赵庄地处江苏大西北,距山东曲阜不远,受孔子儒家思想影响,好女不嫁二夫,“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也正因为此,历史上男尊女卑的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妇女地位十分低下,若是家中来了客人,妇女不能上桌,只能在锅屋里烧火做饭,伺候男人。家乡流传着一首《妇女受气歌》:“七岁八岁把脚裹,筋断骨折疼死我。人家男孩把书念,父母不叫俺上学……”还有一首《妇女最可怜》的歌谣,“整日在家园,好似坐牢监。金莲二寸三,走路好迟缓。烧菜又做饭,缝衣忙到晚。无事门前站,还要惹人嫌。妇女像牛马,您说难不难?”

俗话说“十年媳妇熬成婆”,婆婆一旦娶了儿媳,得了孙子,又有了儿子撑腰,好像做奶奶就凭空多了几分无形权利,“三从四德”的紧箍咒摇身一变,一下子改套在儿媳头上。

在赵庄,碧霞祠供奉泰山奶奶,寨里寨外好几处道观,寨门取名“南华门”“通玄门”东门、西门叫“文昌门”“太平门”,皆与道教有关,因此赵庄人会把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饺子敬奉老天爷爷:“有饭您先吃!”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率全家老小磕头参拜,祈求老天爷保佑一年无灾无难,平安健康。

是不是赵庄人信奉道家的阴阳平衡,虑及嫁出去的闺女会受婆婆的气,才会合起伙来,一齐骂外甥“奶奶个脚丫子!”我儿时对此很是不解。谁见了都骂奶奶,而且这口头语使用相当频繁,听起来也极为刺耳。记得有一次来了个县城的外甥,听赵庄人骂奶奶口头语太重,忍不住回了一句“您奶奶!”当即被他母亲掴了一巴掌,“憨熊!”她进一步解释道:走老娘家,舅舅骂外甥,姥姥骂外孙,天经地义,该的!——您说,这都跟谁讲理去?

外甥走亲戚,赵庄人往往会这样骂你:“小李孩,您奶奶个脚!”“小丁孩,您奶奶个腿!”在这里,住姥姥家被骂再正常不过,不管他骂你“奶奶个脚”“奶奶个腿”,抑或是“奶奶个脚趾头”“奶奶个脚后跟”,甚至打招呼“小赵孩,你个龟孙啥时候来的?”一切皆为正常。骂你,你就受着,不带急眼的,不仅不要当真,还要笑脸相迎。因为骂你的都是长辈。

约定习俗,随俗为变。据说当年在外地当军团长的一位赵庄外甥走姥娘家,一进村就下马落轿,遇人打招呼敬烟,任由他们骂奶奶,还笑着给表嫂插科打诨骂大会,赵庄人一说起来就竖大拇指:“恁看看人家小张孩,当了军团长也没一点架子!”

骡大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我还亲眼见过一位下乡插队干部,工作踏实肯干,为人随和可亲,好多人不知他的职务,都一律称他“老迟”。老迟天一亮就和社员一齐出工,路上见到有农民抗着铁掀啃窝窝头,有时抢过来就吃,惹得一干人哈哈大笑。多少年过去了,乡亲们至今议论起蹲点干部,大伙儿还一致交口称赞:“人家老迟,当恁大官没一点架子,这样的干部现如今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说,关心百姓爱护人民要出于真心,充满真情,力戒形式主义花架子。

(四)

其实,骂外甥“奶奶个脚”并非赵庄的独创,应该算作丰、沛、萧、砀、鱼、单若干个县共有的民俗文化现象,“喝了丰县水,奶白姐白不离嘴”。身处集市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比起一般穷乡僻壤的庄户人,赵庄人多了几分灵活与圆通,他们称乡下人老实、实在,不懂得变通,讥讽乡下人为“乡鳖子”,乡下人作为回应,反称赵庄人“街滑子”。

其实,“乡鳖子”也罢,“街滑子”也好,更多的还是生活环境所致。比如在农村生活,地不耕就会误农时,麦迟收就要烂地里,水不浇庄稼就会减产,牲口不喂就会生病变柴,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哪一项不是靠踏实,哪一件不是拼实在?

但倘若生活在集市,这情形可就大不一样了。木匠、篾匠、勤行、理发、杀猪、切蹄这些手艺不说,说书、唱戏、杂耍、卖艺也不论,但凡头脑稍微灵活,到街上贱买贵卖地溜一圈儿,就可能会马上来钱。比如牲口行人,往卖家袖子里摸一摸,往买家袖筒里戳一戳,真金白银中介费就来了。再比如粮食交易,从斗升中溢出抖落在地上的“合子粮”,就是粮食行人的报酬。碧霞祠解放后改做了粮管所,乡下人交公粮,大门就是当年的寨基,斜坡既长又陡,两个卖菜瓜的“街滑子”上来帮助推几下,不管他的菜瓜好不好,你就得买他的。旧社会有一种“开刀子”的行当,他们会向商户、摊主直接要钱,如果不给或给得太少,就用准备好的刀子在自己光头中间划一口子,鲜血满面,不给钱麻烦大了去了。——真他奶白有种!其实,“开刀子”非常讲究尺寸,技术很巧妙,回家用水洗去血迹,不用缝合,抹上点刀伤药,两三天即可痊愈。

前不久,有位老兄组织几位退休同学聚会,邀我也跟着一齐坐坐,说好晚上六点半开始,大概六点十分的光景,有一位定居在南京的老兄乘高铁匆匆赶来。晚饭尚未结束,又匆忙搭车返程,见面时间满打满算不足一小时,此君为人实在,说话言辞恳切,据说退休前做过某县的一把手。看他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很是让人折服,只是此等认真诚恳的行事风格,估计也是个“乡鳖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