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心理
2022/5/9 来源:不详不知他方如何,在我们这里,买菜的时候总期望卖家能够搭送两三根芫荽(香菜)作佐料。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几乎所有卖家都会在你买好菜后、结算之时,主动搭送两三根芫荽了。
不过有时也例外,譬如芫荽贵的时候——如果买家要求,卖家当然不好意思不给你搭;如果买家不要求,卖家就自动地不搭了。于是,卖家是不是主动给你搭送芫荽,就变成了芫荽售价便宜还是昂贵的“晴雨表”。——也是“约定俗成”。
今天想来一盘“芫荽炒肉片”,于是就到超市去买芫荽。超市是没有所谓“搭送”的,任何捡到购物篮里的东西,都是需要经过电子枪扫描,然后付费的。
想一想,今天我为什么不去菜摊儿买呢?因为,你如果只需要一两根,那“约定俗成”应该由卖家搭送;如果需要个半斤一斤(~克)的,你也当然会主动把那么明显的“一大捆”放到卖家的秤盘上,让人家称量计费:这两种情况都不尴尬。但如果你需要的仅仅是一二两(50~克),那么,是该卖家主动搭送给你(卖家有点亏)呢,还是你主动把这“一点儿”芫荽放到秤盘上(买家“觉得”有点亏)呢?
按理说,卖家如果连续遇上五六个需要“一二两”的买家,那么,全部搭送自然会很亏;而对于买家来说,称量计费,也实在多花不了几个钱。但是,看着别人不足一两的都是“搭送”,自己稍多几根儿,便要出钱,难免心理就会有点不平衡了吧(当然,这么一点点心理不平衡,也实在算不上什么“道德问题”)。于是,为了避免“心理不平衡”,我们就又“约定俗成”——当仅仅需要一两根芫荽作佐料时,我们去光顾菜摊儿;当需要一两(50克)以上作为配菜甚或主菜的时候,我们去光顾超市。
芫荽永远是那个芫荽,但是,当它作为佐料时,我们期望得到免费的搭送;当它作为主体的食材时,我们就愿意出钱。作为佐料和作为主体食材,芫荽的身价便不一样了,我们的消费心理,也跟着产生了变化。(约字)
玄光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