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短说洛阳人洛阳能人谱代序
2023/7/26 来源:不详白痴风是怎么得的 http://pf.39.net/xwdt/160320/4793729.html
《洛阳能人谱》
代序
有这么一座城,
她有洗尽铅华的古朴,
也有历经万世的沧桑,
还有览古博今的豁达,
更有沉淀历史的厚重,
她的名字叫洛阳。
洛阳不仅仅是一座城,
也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主导者和传承者。
从上古伏羲氏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历史在洛阳这里没有一个顿号,
她的步伐从容而自信,
优雅而超脱。
有西方学者认为,
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此话亦然。
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禅让,
夏商文化绝唱;
春秋战国硝烟四起,
诸子百家争鸣;
南北六朝竟奢靡,
隋唐更替多传奇;
在唐诗宋词的竟芳里,
在书法绘画及丝竹声中,
宏大的历史画卷铺展开来。
中华文明底蕴所浸染的厚重感,
成就了中华民族,
也完善了华夏文明。
河洛文化,
在整个华夏文明中,
当然举足轻重。
在中国,
唯一称为神都的,
就是洛阳。
她屹立于河洛之间,
居天下之中,
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
亦兼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
河洛地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自上古已降,
这里的人们就以聪明的智慧,
在这片历史赋予重任的土地上,
精彩绝伦的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历史堆积出来的洛阳人,
气质卓异得有点过分。
十三朝古都,
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固守传统,
这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
如果非要找不同的话,
那可能就是因为历史的遗存,
让这里的建筑和文化显得独特,
有种古香古韵的味道。
洛阳给人的感觉好像没有曾经是帝都的那种威严,
少了些庄重,
反而是多了些随意和懒散。
细细想来,也可诠释,
洛阳的高光时刻是隋唐时期,
那时候的人更加洒脱,
不拘一格,
这从那时流传下的诗句中就可以找到端倪。
洛阳人的骨子里可能受那时的影响比较大,
对于虚名什么的都不在意,
只要活得开心,日子美满,家庭幸福就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
少讲些大道理,
把生活过好了才是硬道理。
不然洛阳也不会接受从曾经的一座万国来朝的都城,
演变成现在一座普通的二线城市,
如果没有这种胸襟和洒脱,
一定接受不了这种强烈的落差。
居者心怡,来者心悦,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洛阳满足你对幸福的一切想象。
古都洛阳,
一眼千年,活力无限。
这里不仅有你缅怀的历史文化,
更有你寄托的“诗和远方”。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多年文明史,
多年城市史,
多年建都史的洛阳,
见证了古老中华的岁月更迭,
在岁月铅华中积攒了足够的底气。
端坐于洛河黄河之间,
在熊耳山伏牛山嵩山的共同拱卫下,
洛阳既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脱俗浪漫,
也有四战之地,逐鹿中原的雄厚气概。这样的山水养育的洛阳人,
骨子里的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让所有的媚俗汗颜逃遁。
传统观念中,
一座古城,除了那些古代遗址,
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
洛阳可以说不,
毕竟曾经的首都,
自有她独特的芳菲,
我们来看看标配的洛阳人吧,
洛阳人从生下来,
身上就散发着独有的质感。
洛阳人不爱讲普通话,
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说普通话特别见外,感觉像在拍偶像剧,
很装很夹斯的赶脚!
要不是上班、公共场合等特殊性需要,
谁说普通话啊!
严重限制表达能力好嘛!
毕竟,当年咱洛阳话可是无可争议的国语啊。
洛阳人吵架归吵架却很少动手,
咋捉,大那蛋你给老子等捉,
乖嘚啊!我奏搁这儿等捉,
所有狠话都放完了,
吵到旁边围观的人都散了,
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打起来。
早上问候不说“早上好”,
太见外!
要说“吃了秒?”、“去爪哩!”
洛阳人性格开朗不见外,
特别捣鸡毛,
喜欢损人,挤兑,
其实就是开玩笑,
骂信球外地人听不懂!
洛阳人的宵夜,
从烧烤,毛豆,洛阳宫,到二锅头。
洛阳人很少去龙门石窟耍,
因为看与不看,
它都在家门口。
这就是普通的洛阳人,
也是特别的洛阳人。
要说洛阳人,
着重说的必需有牡丹与喝汤,
二者是洛阳的名片,
更是洛阳人体内奔涌的血液。
洛阳牡丹,
于唐最盛,
当时全城赏花之盛况于古人留下的无数诗篇、史料记载可窥见一二。
今之传承,
牡丹花会之热情更是吸引了八方游客,
颇有当年“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繁盛。
洛阳的春日是朝气的,是活跃的,
充满富足奢华和高雅生活的精神追求。
这一点,
不用去看隋唐,
仅是北魏就已令人惊叹。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洛阳的春天也是花之洛阳。
牡丹给洛阳带来的是优雅生活与人文环境至上的享受,
五千年厚土,
十三朝花香,
洛阳从不让人失望。
一碗汤,
就是一座洛阳城,
水席倒映出繁华富贵的高端气息,
胡椒和牛羊肉是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小民日常,
大街小巷的一口口汤锅,
则藏着洛阳人的生活。
从沸腾开始,
以见底结束。
对学生和上班族而言,
即使一地鸡毛的工作日清晨,
也要牺牲美妙的回笼觉,
来一碗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胡辣汤、不翻汤、豆腐汤……
傍晚,
倦鸟归林的人们,
则有一碗脆香伴着鲜美的焦炸丸子汤犒劳疲惫。
看着翻滚的高汤,
白绿相间的葱花,
异香扑鼻的芫荽,
在辣椒油、花椒油、五香粉、姜蒜末的参与下,
个人味道从不缺席。
锅盔、烧饼、饼丝、油旋儿、油条、油馍、方便面,
被泡进汤里,
在乍寒还暖的秋日,
抑或乍暖还寒的春日,
一碗热汤泡饼就是洛阳人对生活的灵魂拷问。
没有人陪吃饭就喝汤,
没胃口就喝汤,
不知道吃什么就喝汤,
天冷可以喝汤,
天热也可以喝汤。
洛阳人的汤,
不只是烟火,还有诗意。
神都洛阳,
河山拱戴,甲于天下,
天地造化形胜之地。
帝京千年,人才辈出,
碧血丹青者有之,
弹铗而歌者有之,
潜心学问者有之,
克己奉公者有之,
或见诸史册,
或湮于时光,
可歌可泣之人,
不可数记。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者多矣。
期间,
无数河洛名人宛如历史长河中的颗颗璀璨明珠,
他们串起了中国的历史,
也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回望历史,
我们唯有尊重和敬畏。
伏羲氏在这里教人们结网打鱼,四时农耕,
仓颉在这里创造了“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为中华文明铺就了路基,
伊尹在这里成就了商汤霸业,
周公在这里建设的周王城成就了今天的网红打卡地,
玄奘在这里踏上了万里取经第一步,
千古女皇武则天在这里灿烂了自己的一生,
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贾谊、王湾、等文人在这里留下了千古诗篇和轶闻逸事,
蔡伦在这里发明了纸张,
张衡在这里发明了地动仪,……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
文明首萌于此,
道学肇始于此,
儒学渊源于此,
经学兴盛于此,
佛学首传于此,
玄学形成于此,
理学寻源于此。
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星海灿烂,
前赴后继的洛阳人写就了一曲古往今来的赞歌,
他们各尽其能,
在这首赞歌上谱就自己个性的音符。
如若细数,罄竹难书,
所以就有了《洛阳能人谱》这些文字。
洛阳能人,何止万千,
一一道来,
亦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就择其佼佼不群者计二百零八位,
给予介绍。
以其生卒年代为序,
以其生平主要贡献或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内容,
以其异于常人的个人魅力为参数,
而草就。
个人能力所限,
其中观点或选择难免偏颇,烦请雅正。
非史志典籍的记录,
亦非野史演义的调侃,
个中内容挂一漏万或涓滴不遗都无法满足,
若果读者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洛阳曾经的某个人或洛阳曾经的某个事,
足矣。
张矢辛丑冬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