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的叫法不对,农村人的叫法才是对的

2024/9/1 来源:不详

引言: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蔬食戏书》

俗话说得好,吃饱喝好才是人生在世的王道。这的确是事实,满足口腹之欲能够给人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是其他的任何体验都无法带来的。很多时候,遇到了烦心的事情,只需要去吃上一顿好的,基本上都可以解决,如果吃一顿解决不了,那就再吃一顿。《晋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句关于吃的趣事。一年秋天,季鹰见到秋风渐起,突然想吃老家的鲈鱼脍,但是由于自己在外身兼多职,无法回家享受美食,于是,他对这道美食日思夜想。终于,季鹰想通了,他立即辞去了官职,赶回了老家,只为了尽快吃上一口想念已久的鲈鱼脍。可见,美食对于人们的诱惑,是无法用简单的文字能够去阐明的。

提到美食,南北方的美味差异其实很大,北方菜注重的是菜的分量,口味偏酸甜。而南方地区的菜则注重的是精美,在菜的配料上面会下更多的功夫,而且口味也会比较偏向酸辣一些。其中,像云贵川地区的一些配菜,在喜欢的人就是美味佳肴,对于无法接受的人而言却是无法下咽,就比如鱼腥草、木姜子等,这些配菜味道别具一格,令人又爱又怕。不过,除了这些较为冷门的配菜之外,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配菜,它也做到了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同时,也令人退避三尺,这道配菜,正是香菜。那么,这道菜的官方叫法到底是什么呢?为何最终又被称为香菜呢?根据农村人的叫法,让我们一起揭晓香菜的正式叫法。

香菜时至今日,其实早已是一道较为常见的配菜了,香菜这一名字也深入人心,刻入了这道菜的基因里。但是,香菜其实并不是这道菜真正的名字,尤其是90年代之后的这一批年轻人,他们生长的环境早已脱离了农村与农耕太久,以至于许多菜的真实学名都已经不从得知了,就更别提香菜了。其实,香菜的学名叫做芫荽。而且,香菜其实并非是我国本土的蔬菜,而是从欧洲的地中海地区传播进来的一种蔬菜。

提到香菜引进中国,就要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开始说起了。张骞出使西域这些年,不仅仅将许多国外的水果及蔬菜的种子带到了国内,还将一些现成的蔬菜带到了中国,其中,就包括了这道芫荽,除此之外,还包括了芝麻、大葱、石榴、西瓜等果蔬作物,都是借由此次出使西域的机会,带到了国内的。这一度满足了许多国人的口腹之欲,同时,这些配菜都成为了当前人们很喜欢的调味食物,虽然调味的时候只是加入少量原材料,可是加与不加,味道可是大有不同的呢。

而芫荽被称为“香菜”,则是明朝末期,正是满族入侵中原地区的动荡时刻。而满族人对于中原文化不是很了解,许多汉字也不太熟识,所以,他们就会按照这一道菜的特质来给这道菜进行命名。而由于芫荽闻起来有一股自然而然的清香,所以就被人们称呼为“香菜”,没曾想到,这一称呼竟然沿用至今。当然,到了近现代的中国,芫荽的真正学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菜谱以及配料表中,但由于“芫荽”二字其实都算是生僻字的范畴,许多人都不认识这两个字,更别提能够正确进行发音了,于是乎,“香菜”的叫法也很难改口。

在反清复明年前,一度有人主张恢复香菜的正确叫法,但是由于香菜这个称呼实在是太过于简单好记,这一主张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自此,芫荽也算是被“强制更名”为香菜了。在《张骞列传》中所记载的,正是芫荽二字。而后,却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更名为了香菜。由此可见,这一“强制更名”真的起到了颠覆性的改革,甚至改变了历史上对于这道菜的真实叫法。在古代,接受良好教育的只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而且还得是家中男童才能享有的特权,芫荽的正确叫法实在是很难普及开,香菜的叫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根深蒂固。

香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南方家庭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人们吃火锅的时候,会用香菜作为蘸料调味品,或是作为一道涮菜来专门吃,无论哪种都是可以的。除此之外,张骞从西域不仅带回来芫荽,还带来了“草包牛肉”的菜谱,而要想做出这道菜,必要条件就是使用香菜进行烹饪。除此之外,然们吃面、做凉拌菜的时候都会首选香菜。其实,随着地中海地区的气候日渐恶劣,香菜竟然最终演变成了中国特有的植物,而且因为香菜特有的口味以及口感,有的对它敬而远之,可就算这样,也阻挡不了中国人对香菜疯狂的喜爱。

结语:

正如“香菜”这一名字的由来,我国古人对于这道菜爱的是如此深沉。就算芫荽的叫法再怎么生僻,都无法改变人们对它的狂热。但是,名字再如何改变,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香菜的鲜美与独特。它天生就具备别的果蔬所没有的香气,也自带别的蔬菜所无法带来的味蕾体验,香菜自古就是人们桌上宠幸的美味,我相信,放眼长远的未来,这道香菜也终将刻入中华民族的味蕾深处。

参考文献:

《蔬食戏书》

《晋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