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喝粥能否长寿哈佛大学用15年的

2022/6/16 来源:不详

哈佛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这里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学府。

当然,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这么牛气的学校竟然花了十几年研究喝粥!以哈佛大学公共健康的负责人吴宇红博士为代表的团队发现:

每日食用1盎司(相当于28g)的粗磨谷物——就相当于一小碗粥的量——有助于降低5%死亡的风险和9%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这也证明了粗粮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15年研究铁证:长期食粗粮粥,几乎避开了所有疾病!

《中国日报网》刊登了一篇哈佛大学对10万人进行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碗约28克全谷物熬成的杂粮粥,可降低5%的死亡率和9%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每位志愿者在年参与研究时身体状况都良好无恙,但是在年的反馈调查中,超过2.6万名志愿者已经离世。

但经常食用诸如麦片粥、糙米、玉米和藜麦等粗粮的志愿者似乎避开了所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

高纤维含量的燕麦是许多运动员和减肥人士的早餐首选,当中的粗纤维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能量。

中国人喝了年,却不当回事

不过,耗费巨资的研究却是我们国家三千年前就认识到。中国人喝粥的历史已至少有年,最早《周书》就有记载,早在医学刚刚发明的时期,粥是作为药物使用的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北宋文人张耒,对米粥养人的体会很深,认为每日清晨吃米粥是进食补养的第一妙诀。

北宋文豪苏东坡,也经常食用米粥以调补,他的体验是夜晚吃粥更妙,

诗坛寿翁陆游,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补养之益,从中悟出吃粥养生是延年益寿最简便有效的妙法,大赞“只将食粥致神仙”

我国从黄帝时期就发现了粥的作用,中国人越来越不当回事,结果人家哈佛拿去研究了,他们又多一项研究成果,中国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喝粥长寿啊!

中老年人金秋必喝粥

很多人听到粥,就觉得只是养胃,秋季气候干燥,是最适合喝粥的季节,这时候喝粥养生不仅能延年益寿,还能更好的滋润肌肤,缓解秋燥。

糁儿粥

“玉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黄金主食”,其中所含的“全能营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德国营养保健协会曾对多种常见主食进行营养分析,发现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同时,玉米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有效预防心脏病、癌症。立秋后食用不但能祛秋燥,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南瓜粥

经过一个夏天的日照和生长,现在的南瓜正是营养最佳的时候。南瓜粥属温性,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七菜粥

菠菜、芹菜、芫荽、芥菜、韭菜、葱、蒜,一起放着煮粥,能够带来一年的福气。民间说:芹菜代表勤劳,大蒜代表会算钱,葱代表聪明,韭菜代表天长地久,芫荽代表缘分,芥菜代表新春发财。

营养学家发现:看似平常的七菜粥,其营养功效不容小视。七菜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菠菜含铁,芹菜能清热、降血脂,芫荽可发汗,芥菜能祛痰,而韭菜可以温肾助阳,葱则具有健胃杀菌的作用,大蒜还可促进胃液分泌。

小米粥

小米熬成的小米粥素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不仅有养胃的功能,还能助眠安神,对缓解压力、紧张很有效。所以:晚上睡不着觉,不妨喝点小米粥。生病后,产后以及体质虚弱者都可以服用,可以滋阴补血。一年四季均可服用。

小米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另外由于小米未经大米那样的精制工序,所以保留了大部分的营养,其营养价值要比大米高很多。

红枣糯米粥

大枣、糯米同煮,再放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对于食欲不振、慢性肠炎、高血压的人更适用。

用好两粥一饭,长寿不难

“两粥一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早晚喝粥。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生活在如皋和巴马的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说:

早晨是脾胃值班的时间,此时喝粥养的是胃;

傍晚(17—19点)是“肾经当令”,此时喝粥,补肾事半功倍。

此外,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傍晚喝粥,可起到补肾益精的作用。

因此:中老年人早上可以喝点杂粮粥,能提神养气;养胃的话,山药粥最好。如果要补钙的,加点牛奶(豆浆)。

晚上喝点甜粥能镇静安神,如百合粥;黑豆粥补肾效果最佳。

粥不只是养胃,还是延年益寿的要诀,上面排行榜里的5碗粥,给朋友们都看看!养生不言迟,坚持下去必有后功!

更多热文

我们的日常生活竟让老外羡慕到眼红!

疑犯拒不认罪!章莹颖案定于明年2月审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