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吃法手抓后
2023/10/8 来源:不详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的治疗方法 http://www.yunweituan.com/m/阿昌族的过手米线
吃过蒙自的过桥米线,也吃过昆明的小锅米线,如果再去德宏尝尝阿昌族的过手米线,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将米线摊于掌心,仿佛捧着一朵含羞的红玫瑰,再将精制的肉馅拌和其中,轻轻送入口中,顿时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01.阿昌族传统饮食印象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德宏五大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书写着自己独特而悠久的文化。
阿昌族日食三餐,喜食酸性食品,因长期与周边各民族进行交流和融合,饮食习俗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吸纳了其他民族的风格特点,吃法口味较为丰富,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过手米线、凉拌芹菜糁、阿昌豆豉、阿昌串菜、酸笋煮鸡等美食。
阿昌族食用过手米线
02.阿昌族过手米线的前世今生
相传很久以前,户撒(地名,源自傣语,“户”意为上或头,“撒”意为构皮树,户撒即“构树林上方的寨子”,是一个集美丽、神奇、富饶于一身的地方)村里有个男青年名叫阿芒,从小跟父亲打刀,因悟性高,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刀好手。有个女孩,名叫阿依,她心灵手巧,在家里跟母亲做米线。米线做好后,就陪母亲送到街上,支起汤锅做生意。那时,人们吃米线的方法与吃饵丝的方法差不多,不像现在会使用酸水。
酸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芒和阿依渐渐长大了,后来成了感情笃深的恋人。那时,统治户撒的土司,是个十分喜欢户撒刀的人,他知道阿芒打的刀十分精致,就派人把阿芒找来,让阿芒给他打九十九把刀,用来装备土司兵。
然而,阿芒不愿自己打的刀用以装备土司兵,只希望帮助穷人上山打柴,下坝防身。结果,土司把阿芒关在铁匠铺里,强迫他为自己打刀。从此,阿芒失去自由,成天在火热的炉盘前挥锤打刀,打了一把又一把,口干舌燥,筋疲力尽。
阿依看到这样的磨难,非常伤心。每逢街天,她就把米线偷偷从铁匠铺的窗口递给阿芒。阿依发现,照这样下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她就想了个办法:把火烤的精肉剁碎放到米线上面。但米线与肉不能很好地黏在一起,她又把豆粉渗了进去,这样,米线与肉就融合了。
她把酸水渗了进去,因为酸水能解渴,把芫荽、花生也渗进去,这样吃起来就有香味,加上适当的生辣椒,不但能开胃,还能提神。
过手米线的酸水、佐料、豆粉
从此,阿依把米线与准备好的配料混合在一起,用芭蕉叶包好,加上一双筷子,偷偷从铁匠铺的小窗户递给阿芒。阿芒品着这特别的混合米线,肚子饱了,渴解了,力气也大了。日复一日,阿芒天天尝到阿依送来的米线,力气十足,没多久就完成了任务。随后,土司放了阿芒。
阿芒自由后,还回味着那特别的米线,既美味又可口。恰好这天正逢户撒的阿露节,阿芒跑到阿依的米线铺,告诉阿依:“今天我要邀约朋友们一起来品尝酸水、豆粉米线。”朋友来了,按着阿芒的指点,有人去买来了肉,用树枝串上,放在火里烤;有人去找来了酸水、豆粉,洗的洗,切的切,剁的剁,不一会各种配料就做好了,没聚到一起放到芭蕉叶上,人们围在一起,蹲的蹲,站的站,边喝酒边吃芭蕉叶上的拌好的米线。
就这样,一道可口的食品诞生了,从此就在户撒流传开来。每逢赶摆(赶集)或节庆日,人们都要聚集在一起,用吃手拌米线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为了下酒,有人把部分食材先留着,其余的都与米线搅拌在一起。
后来,米线与馅就分开了。先把一撮米线放到左手掌心,再把馅放到米线上送到口里。右手拿筷,左手或端酒碗或拿米线,左右配合。因为每吃一口米线,不用碗,只用手,就成了“过手米线”。
其实,很长的时间里,在户撒只有酸水米线,而没有“过手米线”这一叫法。随着吃的人多了,“过手米线”的叫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阿昌族的过手米线,米线细软松滑,用当地特产红米做成。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抓食的品种之一,这种进食方式,在云南众多民族吃米线中尚属鲜见。不但用手抓食,而且还要用米线作皮,包入馅心。过手米线,酸辣鲜香,软糯无渣,解暑清凉,独具一格。
过手米线的馅料
传统阿昌族过手米线选用当地红米制作的米线为主料,配料调料为豌豆凉粉、花生米、食盐、味精、芝麻油、芫荽、大蒜、青辣椒、酸水、剁细的烤肉等。制作时,将芫荽、辣子捡洗干净,切成末。大蒜去皮,洗净剁成茸。花生米焙香,舂成末。豌豆凉粉舂成泥。然后将芫荽、辣子、蒜泥、花生、盐、味精、麻油、酸水、豆粉入盆拌匀成馅。(现在,过手米线的馅加入了烤肉和烤肉皮,味道更加醇香)
双手洗净,用右手抓一撮米线放在左手掌心,用筷子挑馅料放在米线中间,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米线裹缠包住馅心进食即可。入口酸辣鲜香,软糯无渣,解暑清凉,情食相融,独具一格。
过手米线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