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柿子螃蟹胃石4种应季佳品这么吃
2025/3/6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是几级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
秋风起,又到了名正言顺“贴秋膘”的时刻了。秋天的菜市场里,各种各样应季食品让人赏心悦目。可是,总有些(传说中的)禁忌如影随形,比如柿子和螃蟹这对相爱相杀的美味。传说中当柿子遇上螃蟹,“可怕”的事情会发生……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柿子大量空腹吃易得胃柿石
京柿、水柿、鸡心柿……秋天上市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可爱又可口。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传统医学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
《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同时,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不过,曾晶提醒,食用柿子也有以下禁忌——
1.不要空腹吃
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不溶性沉淀,如果这些沉淀物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
2.不要吃柿皮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3.搭配要合理
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海鲜富含的蛋白质会与鞣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柿子和大量高蛋白食物(如蟹、鱼、虾)同食,在鞣酸的作用下,其蛋白质很易凝固成块,形成胃柿石。但如果不是大量同食,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4.因人而宜
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因此吃后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此外,脾胃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宜食。
5.适可而止
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影响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因此长期大量吃柿子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螃蟹
一顿最好不要吃超过一只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时节,每到这时,总有很多关于蟹的传闻。怎么吃螃蟹才能避开吃蟹误区又能享受美味?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宝春介绍说,螃蟹虽然美味可口,但是多吃就很容易引起胃肠疾病。他提醒,死蟹不能吃,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其次,螃蟹不能生吃,因为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幼虫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
有的市民喜欢用酒泡螃蟹生吃,这种吃法也很危险。此外,螃蟹一顿最好不要吃超过一只,吃多了可引起腹胀等消化不良,而对于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吃多了螃蟹更会加重病情。
认清这些吃蟹误区
1
螃蟹+柿子=胃石?
有这样可能,但机率不高,吃一点不会有影响。
(上文解释过原因啦,往上翻~~)
2
螃蟹+啤酒=痛风?
健康人群偶然可少量吃,但不可长期吃,痛风者禁止这样吃。
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赵泳谊介绍,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贝类以及虾、蟹有较高嘌呤,如果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就有可能诱发痛风。同时,啤酒中也含有较多的嘌呤。
不过,如果是健康人群,偶尔这样吃是没问题,但不能长期大量地吃。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不注意饮用量,也可能成为痛风的风险因素。
3
螃蟹+孕妇=流产?
体质因人而异。
民间一直有传说孕妇不宜吃螃蟹,吃了会流产。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赵泳谊表示,虽然营养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而中医认为其性寒孕妇不宜食用。但如果孕妇的体质不佳,消化系统比较弱,吃螃蟹会容易引起腹泻,而腹泻很严重的话,是会导致流产的。事实上,有很多孕妇吃过蟹后也很健康,这些都跟个人体质有关,如果认为自己容易腹泻,则不应冒此险。
栗子
糖尿病人适可而止
栗子又名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据介绍,栗子性温味甘,有补肾强筋、健运脾胃和活血止血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老人肾虚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烂等症状。现代营养学研究则发现,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此外栗子含有核黄素,适当食用对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是高淀粉食物,所以吃多了会感到肚子饱胀,影响正常三餐,一次不可吃多,每天六七个即可,并适当减少主食摄入量或通过运动消耗掉热量。产妇、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栗子,糖尿病人吃栗子更加应该适可而止。
腊肠
盐分爆表肾脏负担重
甘香可口的腊肠也是秋冬应季食品,有约君用一根腊肠就能吃下一碗白饭。可是,腊味、腊肠、熏肉等都是高盐食品,长期摄入高盐易导致高血压,引起肾脏的负担过重。老人、孕妇、小孩都不适合多吃。另外,加工肉制品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有致癌性,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少食多滋味”,偶尔、少量食用是不用太担心哒。
秋天这么多好吃的,担心吃多了容易吃滞上火?贴心的有约君最后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赛人参的应季食物——秋后萝卜。这里的萝卜特指白萝卜。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就很推崇萝卜,还主张每餐都吃,说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袪邪热气”(《本草纲目》)。天气变冷后,人体气滞血瘀,加上又热衷“贴秋膘”,吃点萝卜会觉得很舒服。
为什么说
秋后萝卜赛人参?
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秋冬寒冷干燥,上呼吸道和口腔黏膜湿度较低,容易引起炎症或干燥,比如口干舌燥、咳嗽、伤风等。这个时候吃萝卜最为养阴清热,润燥止渴,胜似良药。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白萝卜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萝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和癌细胞的功能,其含有的淀粉酶能分解致癌物质亚硝胺。
食方推荐
1.白萝卜淮山扇骨汤
材料:白萝卜半根,铁棍淮山克,扇骨克,生姜3片,枸杞10余粒(3~4人量)。
做法:白萝卜、铁棍淮山去皮后切块备用;扇骨斩块后洗净飞水,再与生姜、白萝卜及淮山一起放入锅中,添加少许醋,加入1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4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消热除滞。适用于一般人群,尤其是冬天活动较少、胃胀不适的人群。
2.萝卜羊肉汤
材料:准备青萝卜或白萝卜克,羊肉克,葱、姜、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去筋膜,切成小方块,用冷水烧沸,焯去血水,出锅洗净。萝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焯水后待用。先将羊肉入锅,加水适量和葱、姜、黄酒,煨至五成熟时,再将萝卜放入,用小火炖至酥烂,加调味料后,即可食用。
功效:可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辅助食疗。
3.萝卜猪肾汤
材料:萝卜克,猪肾1副,生姜10克。
做法:将萝卜、生姜切片,猪肾切如腰花样,放沸水氽片刻,加清水、葱、椒、姜、料酒等,武火烧沸后,去浮沫,再下萝卜,同煮至熟,调味。
功效:心脾两虚之早泄,伴心悸肢软,纳差食少者。
4.萝卜牛肺二冬汤
材料:白萝卜、牛肺各克,麦冬30克,天冬20克,甜杏仁15克,生姜适量。
做法:将牛肺、萝卜切块,同放沙锅中,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炖至烂熟,调味服食。
功效:滋阴润肺,化痰止咳。适合肺炎后气阴两伤,咳嗽痰少,口干心烦,低热者。
5.二白汤
材料: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
做法:将上面三样食材洗净,加适量水煮沸后,趁热饮用。
功效:葱白可助解表、通阳、解毒;白萝卜有助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香菜又名“芫荽”,也有助消食下气、祛风解毒等。可预防感冒。
6.萝卜粥
材料:萝卜、大米各克。
做法: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萝卜粒煮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痰。适合食积胀满者。
来源:广州日报
图/视觉中国
整合编辑:何家
原标题:《科普|柿子+螃蟹=胃石?4种应季佳品这么吃!吃滞有TA救场》